top
top
【北欧冬令营201602】北欧游学随感
来源:
日期:2016-03-31
作者:
编辑:蔡晨青

2013级中文系 王家怡

关于游学,三毛曾经说过:“你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而关于游学留学的态度,我的感悟是:“你想光耀于国家,最好的法子,是去天涯的另一端,照照那里的镜子。”

我生在一个闭塞的东北小城,所幸父亲赴日深造过,学历蛮高,家庭对于出国开眼界这件事一项支持,见了不少风土人情,大大小小因国际政治和地缘问题产生的尴尬问题也见过不少,搪塞过去或者巧妙解释都经历过,外界对于中国质疑和疑问也都能理解和接受。但自从到达北京之后,却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是中国的首都心脏,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五好青年求学于此。由于地缘和家庭的差异,很多同学对于爱国和留学这件事有着于我不同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

就好似帝吧出征fb的事件一样,在这件事爆发之前,我一直认为新一代的00后,应该是信息充实思维开放,因为娱乐和快消所以会结构一些现实政治意义的一代,可是没想到却发现了“小粉红”这样的群体。这是让我始料未及的。这些孩子们充斥在信息的交汇点,却没有学得看待信息的全面和冷静,迷失在了舆论导向当中,产生的偏执,对于同胞的仇视,是我们难以理解的。原本我以为,在我们大学生时代,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而且情况更加糟糕。当前大学生出现了两个极端:要么极端崇洋媚外,鄙视国内政府;要么迷失在舆论的洪流中,脱轨于时代。原本我也处在二者之间不停地摇摆,转换,不过经历了多次的游学,我慢慢的心有所沉淀,并且能够在旅行游学的过程中,理性地对比和愈发想念我的国家。

走了万里路,才知道家的渺小;也正是儿行千里,才想家。

我想不论是过分极端地爱国,还是过分地崇洋媚外,大多是因为在一个地方盘踞太久,早已失去了和世界平等交流的话语权,所以选择极端来凸显个人存在感。困兽之斗,毫无疑义的争斗也被自己升华了。大多数把足迹铺满世界的旅行者、求学者、梦想家们,是不会把自己的思想和眼光,局限于我只允许且认可同一个话语的。越多的人发表不同的见解,哪怕偏激,哪怕愚钝得可笑,哪怕还以为中国人仍旧会打功夫,不承认港澳台,这都是可以理解,并不需要生气得。你要做的,就是摆正你的太多,你加强的语言功夫把这件复杂的政治国家纠葛试图从民间友好层面规避甚至化解,你提升你的言谈举止,多读书多看报,从侧面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低调风尚。你不需要气急败坏地同人争论并试图说服,你不需要为了中国的经济水平不停地买lv,你也不需要因为自卑而撇弃自己的中华儿女的身份,更不需要附和国外的审美标准。总之,你就是你,多照照镜子,看看真实的自己,并且睁开眼看看你周围的世界,客观地叙述并接受它。走出来,看世界。你想于国争光,就要客观地看看世界变化进程,标清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急切地与人争论或掩藏自己的自卑;你想光耀于家,就要把自己全身心浸泡在国外理论体系的架构中,潜心学习,不带偏见,更加努力。同样的,游行最大的好处,是让你知道,家的温暖和牢靠。也许你是网络上的愤青,也许你是爱看热闹的群众,你看着朋友圈里刷出来的地球另一面的阳光海浪沙滩,蓝天碧海白云,看着出国好友意气风发地参加酒会,艳羡着北欧人民的悠闲富足,渴求透明的公务员体系和廉政计划,你气愤,你不满,你流口水,你点赞,这一切都加速了你对于家的唾弃和失望。对未来和国外,憧憬和梦境袭击了你脆弱的价值观,实际上你只是做了一场美好的白日梦罢了。你以为海的尽头满是诗和远方,却发现仍旧是更加琐碎的柴米油盐,还有更加陌生不堪的苟且和金钱。你需要做的,是走出来,看世界,走了千里,其实会发现,民主国家的进程是缓慢的,但是是有希望的。会发现国内的安保系统治安是令人放心的,会发现国内的街坊邻里,人情冷暖虽然复杂,但是比其他地方要更适合你,更有生气。会发现,你自以为多姿多彩的留学生活,其实只是一个月的某一两天,而更多数时候,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地挑灯夜读,或者早早地规规矩矩地工作睡觉,生活安静地像一只沉默的小猫,有时候懒有时候闹。

对于环球旅行,我是很热衷的,梦想就是在退休以后把还未走过的世界走一遭。但是对于留学,这次游学之前我还是有顾虑的。第一,印象中的留学都是富家子弟去享受冲浪和party的,自己本身就爱玩爱闹,出国肯定会浪费父母的血汗钱。第二,印象中的国外大学对于中国学生的严苛程度很高,而歧视也存在。第三,独自在外太孤独,怕自己接受不了。

不过这次的北欧之行,算是打开了我的心门。首先,这里的学生都很刻苦,学习氛围很浓厚,工作日和学习日是很少娱乐的,对于俗世的追求也不高,很注重精神享受,能够填补年轻人求学时心中大把的空虚。其次,教授和同学很多都来自于世界各地,歧视并不很严重,只要你的资质高,英语好,中国学生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谦逊善于合作,并且勤奋。最后,我们大多把跨过留学看得太过重大,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程,就像我独自一人从东北小城到北京来求学,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同样集结在一起,在这里同样可以集结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地域真的只是护照和口音的差别而已。

此外,本次创新思维的课程,对于文科而言,呆萌睿智的工程师教授为了讲述了非常生动形象的开拓思维的课程。关于技术革新的理念,对于老子的解读,最好的技术就是没有去附加功能,而是利用自然本身将事物解决问题。这些都给我很大的启发,从而让我对于西方教育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简约,便利即是先进。

同时,在行程当中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一起木屋烧烤,一起课后讨论,一起去松鼠岛追着小松鼠喂几口松子,一起桑拿游泳,一起下舞池跳舞,一起购物。这一切都是难得的友谊,在异国雪乡,让人倍感温馨。

最后,要提一句。走得更远,是为了更好地回家。游学、旅行、游学,看遍了世间的风景,只是为了更爱我们的家。此行最大的感悟即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