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北欧冬令营201602】北欧游记
来源:
日期:2016-03-31
作者:
编辑:蔡晨青

2014级经济管理学院 陈春天

回来后,久久不能习惯没有你们在身边。

那一夜在梦里,我们又计划着一起出发。

假若时光可以倒流,好想回到假期初,和这群可爱的人把北欧之行再走一遭。既然没有假若,那就只好在记忆里重游。

——题记

出发

大概是缘分的安排,焉老师、超哥和我们17名学生一起完成了这样一次难忘的出行。这个年纪总是有太多的欣喜,在我们之中,有人是第一次乘飞机,也有人和我一样是第一次走出国门。

1月24号,我们期待了很久、也为之准备了很久的这一天终于到了。早8点30分,19个人拉着各自的行李箱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见了面。将近11点,准时登机。谁都没想到的是,坐进飞机后,机组乘务人员开始通知由于飞机检修暂不能起飞。就那样,我们在飞机里坐了三个多小时。一阵困意袭来,我慢慢进入半睡眠状态,感到自己重心不稳,猛地睁眼,发现飞机终于起飞。

9个小时后,我们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机场第一次见到了在异国他乡陪伴了我们八九天的国人导游付豪,后来混熟了,我们都叫他豪哥。

又2个小时的大巴,到达拉普兰塔的宾馆时,已是当地时间晚11点多。简单的洗漱除去这漫长一天的疲惫,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第二天等待我们的,是“创造新思维”的开始。

课堂

接下来4天半的时间,我们都是在拉普兰塔应用技术大学度过的。

给我们上课的是一名俄罗斯籍professor,叫Leonid Chechurin。他讲课很风趣,有自己的授课方式,加上“创造性思维”这个课题本身很具有开放性,所以带给我们很多和平日里在国内上课不一样的感受。

Professor总是试图带我们抛开惯性思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比如很简单的洗手,他会告诉你水不是在帮你把手洗干净,而是在破坏你的皮肤。这些让我们觉得很有意思,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确实,当今在我们的国家,创造性人才是稀缺的,而所谓创造,你必须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

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还有几个外国学生,给我很深感触的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课程中,professor给我们讲到过两个问题,一个是水怎样冻成冰是透明的,另外一个是怎样做出的饼是没有气泡的。对我来讲,这两个问题都是在课堂上听过就觉得自己长见识了。而讲课的第二天,分别有两名外国学生把他们自己在家里做的实验结果带到课堂,分享给大家。而这一切,都是在professor没有安排作业的前提下完成的。Professor很欣赏他们的做法,但与此同时,可以看出也有些习以为常——看样子他们是经常这样做了。不禁思考,在国内,太多的时候我们完成某项作业或工作,都是因为有要求必须这样做。在做的同时,我们到底付出过多少真心呢;在要求之外,我们到底还有没有动手的想法呢。在我看来,这是我们所欠缺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

另外,professor是全英文授课。诚实的说,我有很多时候是听不懂的。还有就是碰巧professor是俄罗斯人,而我家住在内蒙古口岸城市满洲里,与俄罗斯接壤。在满洲里有很多人懂俄语,我呆在那里六七年一直有学俄语的想法却从来没有行动过。知道教授是俄罗斯人后,我总是在想,要是能和他说几句他的母语,那该有多好。这两种语言的欠缺,也是值得我反思的一个地方。功夫下在平常,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既然这次没有做好,那就不要再让下次遗憾。

心情随笔

课程结束后,我们便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北欧参观游玩之旅。这期间走了很多地方,比如圣诞老人村、极地博物馆、各大教堂、Fazer巧克力工厂、波尔沃小镇、瑞典的市政大厅和瓦萨沉船纪念馆。然而接下来我不想描述风景的美丽,只想写写自己在这14天当中的部分感想。

拉普兰塔是芬兰留给我第一印象的地方,感觉就像一处安静的小镇,但是学校、商场、公交、饭店等现代化产物又样样不少,走在街头,总让人觉得很是惬意。住在那的第三四天,一次过马路,感受到朝我们开过来减速慢行的私家车,我突然意识到住在这里的几日好像从来没有听过汽车鸣笛。找豪哥证实,豪哥说确实如此,车辆礼让行人,除非有什么紧急情况,不然司机从不会按喇叭。之后过马路就会下意识的发现车辆总会停在距离行人一段距离处等行人走过再继续前行。有时我们想让车辆先过,只见司机很“固执”的坐在车里不动,朝我们摆摆手,示意我们先走。

芬兰还是一个诚信指数和信任指数特别高的国家。逛过几次超市,从来不需要寄存包裹;一次退房我们问前台为什么不查房,前台只回复给我们一个词——trust,还因为不舍送我们一大板巧克力;听说你如果不小心掉了东西,90%以上的可能性都是可以找回的。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软硬件设备都要比国内好一些。在任何一所大楼内水龙头都可以放出冷热水,把水温调到最凉的地方便可以直接饮用;像餐馆、洗手间等需要纸巾的地方都会免费提供绝对保证质量的纸巾,甚至有时还会让我们觉得用着浪费。

再有就是文化差异。比如公车上不能给年老的人让座,你若是让座,他们会感到气愤,因为让座就是你觉得他们老了,而他们认为年纪大和老去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身体还很健壮、还可以像年轻人一样无需他人照顾的生活。也确实,在那边六七十岁的人还照样工作。再比如一次在赫尔辛基的大巴上我们经过一片墓地,豪哥介绍给我们说,那里是夏天傍晚情侣们约会、散步经常选择的地方——他们不会认为墓地是一个有点可怕的地方,相反的,他们觉得人死后去的是天堂,走在去了天堂的人旁边,会让他们心。

芬兰本土人很懂得享受生活,之前我和一位朋友一直在讨论如何才能活在当下,去芬兰后的几天,我给他发消息说,我好像对活在当下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会很注重生活的品质,不会为了未来那可能的更好而放弃太多只有当下才能够享受到的快乐;他们做事情会很专注,享受做一件事情本身所带来的感受,而不是做成这件事之后的种种;他们甚至会享受每天的用餐和沐浴时间,而不是觉得那是一种必然的生理需求。

虽然在上面看来,我好像一直在说国外的好,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我的祖国。每当听到一些人拿中国和芬兰做一些不正当的对比,我就会感到恼火。我们的确应该看到人家比我们强的地方,但是看见这些差距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你不能因此而嫌弃甚至玷污你的国家,倘若每个国人出一次国就都和你一样,那中国还谈何进步谈何复兴?真的热爱一个地方不仅是因为它的好,更是在你知道它的不好后,依然坚定的爱。

尾记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这样好的年纪,幸运遇见这样一群共闯北欧的可爱的伙伴。纵使年纪和阅历使我们还不能够好好的沉淀,但是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力量会让我们在多年后比现在还要感谢这次同行。

注定难忘。

注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