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琤 法学院
要总结21天的生活往往不知道怎么开头,在牛津的21天既真实得历历在目,又好像很遥远。每一趟旅程总是有所期待的,那么先从最初的期待说起。
自己马上大四了,也在准备去英国读研究生,参加这个项目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出来看看。牛津大学当然是很有吸引力的,而能够和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一起出行,也很值得期待。21天过去了,期待的一切都达到了,在这其中有小小的抱怨,但依旧为这段旅程感到满足和感谢。
既然是Summer School,学习自然是很重要的部分。拿到Hertford的本子和牌子的时候觉得好激动,到了这个世界级学霸聚集的地方就觉得好神圣。说实话,到大三下了人都老油条了,虽然也每天在自习,在上课,但是真的没有多少学习的热情。加上身为哈利波特的死忠粉,到了牛津,熊熊燃起一种“要是能在这里读书该多好啊!”的热情。课程上虽然有一些不感兴趣的地方,上课的方式也存在一些不习惯与不理解,但学习并不只局限于上课的方式和内容。在三周里,学会了更加自如的开口说英语,学会了一些道地的说法。其实想来听了一些并不想听的课也是好事,因为会让自己了解一些本来不会去了解的东西。而每周五参观和Bruce带着我们在牛津街头的溜达,也让我对这个小城市和国家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和接触。Bruce的知识很渊博,牛津小城的历史和故事信手拈来,也带着我们去了很多偏僻的小地方。Pat虽然很严厉,但是严厉教育下也着实像小学生上英语课一样把一些最基本的语法和时态等等又学了一遍。而两位RA,和我们都是同龄人,闲暇时聊天的时候也告诉了我们很多有趣的故事。最爱的是那些博物馆,惊叹于英国人的博物馆文化和设计,印象最深的是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每一个石柱都是不同的石头。除此之外,英国人对博物馆的喜爱令人敬佩,很多老人家带着小本本去那里一个个展品看过去,还把感兴趣的东西记下来,每个人都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还能有机会,一定好好地花上长长地时间把他们看完。其实来到英国做的每样事情都是一种学习,不止是知识,还有文化,还有生活。
去过挺多国家旅行,但是是第一次能花这么多时间在一个地方生活。像曾老师说的,咱们是本地人。现在闭上眼睛还能清晰的浮现牛津的每一个街道,进去买买买的每个店铺。吃了21天的一样的早餐,还有学院食堂的黑暗料理,每天早晨打饭的小哥,还有两位可爱的RA,一切一切都是完美的回忆。当然还有我们的小组,从研究生师姐到大一的未成年小妹妹,这里面既有三年来的好朋友,还有新认识的人。旅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旅伴,能够相互帮助,一起策划每天要去哪里浪,一起走街串巷,一起生活。当然还有我们的两个编外小组成员,我的老相识曾老师还有可爱的小吴老师,在一起的21天都过得好棒,相信回到国内的日子我们还会继续欢乐下去。其实在英国的日子,过了和国内挺不一样的生活,牛津的环境真是太美,随手一拍就像是明信片上的图。每天都在期待着free time可以出去溜达,无忧无虑的日子很是美好,牛津的很多小村值得我们去探索,而几次伦敦的旅程也美好难忘。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6点以后就关门,天却那么晚黑。人们会去跑步,溜达,或者三三两两聊天。人们都彬彬有礼,生活的很多细节也可以让人看到两个国家文化其中的不同,公交车慢慢排的长队,慢悠悠开着电动轮椅逛博物馆的老人家,早晨上学路上长椅上看报纸的人还有在Chris Church门口等pizza的人们,还有大公园大草坪上悠闲的度假生活。其实慢慢的生活很好,比北京平时忙碌喧闹的生活更让人觉得放松和开心。
快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师姐发了朋友圈说,21天的生活就像一场梦,梦醒了还要回到现实继续努力。但这段经历会永远留存在我的脑海里,感谢能够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旅程,遇见的可爱的人们,看过的美丽的风景,还有学习到的点点滴滴。这是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