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攻坚克难
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
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倪邦文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学校召开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
长期以来,广大教职员工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教代会、工会发挥密切联系教职工的优势,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积极建言献策,在推进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民主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向各位代表并通过大家向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梳理总结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任务的落实情况,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理性正视学校发展的机遇和难题,深入研究学校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敢于突破保守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性约束,着力解决好困扰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性矛盾。2012年,教育部和团中央决定共建中青院,这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条件。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时机,通过实施综合改革有效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要实施综合改革?
第一,从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来看,综合改革是我们在以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足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家立足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要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必须从学校发展的基础性问题着手,通过综合改革进行通盘设计、统筹实施,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打破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约束,全面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
第二,从学校建设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综合改革是我们在办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需要。近年来,学校坚持走“精、特、强”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一个转型、两个基地”为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在办学定位、教育格局、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干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也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为我们实施综合改革明确了道路和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开放程度还不高,各种发展要素相对孤立分散,内外部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学科专业有待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还没有国家级的研究基地,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等,这些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所在。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才能夯实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底气和实力,才能真正探索出“精、特、强”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实质,才能在未来高等教育竞争中独树一帜。
第三,从人才培养发展要求来看,综合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中青院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要有效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除了要加强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等人才素质的培养外,还应该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适应并有效对接社会需要。
第四,从教职员工成长发展的需求来看,综合改革是打破某些体制机制约束,激发教职员工创新创造活力的需要。多年来,我们在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考核、科研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安排以及职称评审等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在行政后勤人员与教师的分类管理方面,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是,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原先行之有效的做法已逐渐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奖惩机制和人员分类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得不同群体的人员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更大的释放。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高校间激烈竞争的现实急需我们进行综合改革,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急需我们加快综合改革,学校现有的体制机制部分地不适应广大教职员工成长发展的需求急需我们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我们必须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畏难情绪,摒弃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勇气来推进综合改革。
综合改革势在必行。“精、特、强”是我们改革的发展道路,“一个转型、两个基地”是我们改革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我们改革的根本任务,突出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是我们改革的有效方式,不断完善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我们改革的发展动力,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是我们改革的重点领域,科研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薪酬体系、奖惩机制等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实施综合改革,势必会触及矛盾、涉及利益,但不改革,学校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优良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道德风范来推动综合改革的实施。本学期初,学校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这个实施办法,不仅仅是学校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更是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和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希望教代会、工会在带领全体教职工做好落实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监督,主动协助学校党委做好相关工作。希望各位代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主人翁和主力军作用。
第一,争当教书育人模范。师德师风是促进学风、引领校风的关键。广大教师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并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身治学的基本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教学科研实践,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要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理想价值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增强为“中国梦”奋斗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命感。要继续传承并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以真情、真心、真爱教育影响学生,以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的时代精神引领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努力更新知识结构,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自觉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积极推动教风学风校风的进步向善。要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纪律,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第二,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努力营造“以诚待人、和谐包容、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要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观点、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同志,允许人犯错误,更要允许人改正错误。要看到他人的成绩,鼓励他人的进步。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在推进综合改革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统筹兼顾。教代会、工会要从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出发,畅通渠道、反映民意,通过制度建设解决好广大教职工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原则,不能单纯地为了和谐而使规则失去作用。对于合理的诉求和实际的困难要及时予以关心帮助,对于不合理的奢求要把握政策、给予解释,对于搬弄是非、影响和谐的歪风邪气则要予以坚决抵制、严肃处理。
第三,厉行节约防止浪费。倡导师生员工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以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为原则建设节约型校园。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各个环节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节约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压缩会议、文件、通信等一般性支出。严控会议、活动数量和规模,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常规工作交流、节庆活动不宴请、不送礼品。公务接待一般安排在校内,禁止铺张浪费,倡导文明用餐规范,工作午餐禁止饮酒。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纸活动,以实际行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综合改革是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学校也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改革。作为群众组织,教代会、工会要广泛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主动协助学校党委有效凝聚广大教职员工改革发展的共识,群策群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推动学校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