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出炉”记
——写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开展一年之际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23-05-17
作者:如月
编辑:梅轶竹

  采写/如月

  国内独家、青运首秀、“网红”打卡、预约火爆……这些,都是贴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上的“标签”。展览2022年5月正式开放,一年来,已经成为广大团员青年、团干部以及社会人士学习了解党领导的中国青年运动历史的重要场所。 

  回顾一年前展览筹建的那些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启动筹备——“这是几代青运史人都想干的事” 

  举办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青年运动史研究重要指示的重要举措,也是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团中央书记处会议明确指出:“必须要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把这件大事办好。”展览筹建工作在团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由我校牵头推进、团中央直属机关单位协同支持。 

  展览从启动筹备到正式开放,历时一年多。2021年4月,学校组建了展览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倪邦文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陆玉林担任常务副组长,中央团校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6个部门。 

  2021年5月,倪邦文主持召开展览筹备动员部署会。自此,陈展大纲编写、史料征集、招标建设、工作力量配备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这是中央团校的1号工程。”陆玉林多次强调,必须要以精品意识办好展览。 

  作为从事青运史研究的资深专家,胡献忠告诉记者,早在十几年前开始筹备青运史展览,并已形成展陈大纲,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成,现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几代青运史人都想干的事。” 

  编制蓝图——“大纲是基础,设计是蓝图” 

  “展陈大纲编好了,展览就成功了一半。”筹备小组深深知道,展陈大纲的编写和论证是办好展览的前提和基础。 

  团中央书记处明确指出,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要紧扣“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一主题,突出政治性、教育性、专业性,既要清晰刻画党领导青年运动的历史脉络,更要全面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所取得的新成就、实现的新发展。 

  时间紧、任务重。文案组快马加鞭,用三周时间对原有展陈大纲重新加工改写,并增写新时代部分,形成新版展陈大纲征求意见稿。大纲的论证和修改随即开展。2021年5月,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博物馆、中央团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党史、青运史专家,从逻辑、结构、布局、内容等方面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系统论证,肯定了“史料详实、内容丰富、线索清晰、青年主体地位突出”,提出了进一步突出青运史展陈线索,深化展陈空间结构布局、重要历史人物展陈方式等宝贵意见。在逐条研究、消化这些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又经过10多天打磨,形成展陈大纲修订版,报送团中央书记处。 

  在团中央机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大力支持下,经过八轮深化修改、反复打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陈大纲》最终定稿。 

  深化设计——“力争用最有效的形式呈现主题” 

  2021年第四季度,展览建设工作进入快车道。筹备小组精心设计、优化展陈,充分发挥展览服务团干部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的功能作用,力争用最好的形式、最经济的方式实现最优的效果。 

  2021年9月,展览项目开始公开招投标。“我们按照合同法和中直管理局相关要求,严格操作流程,依法依规开展招投标工作。”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副主任、展览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崔保锋说。 

  招投标工作结束后,深化设计、史料征集和进场施工同步推进。文案组与中标公司设计人员通力合作,在2022年元旦前完成了展览总体设计方案,后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形成深化设计方案。 

  “压力山大,每天晚上总在12点以后才能休息,有时躺下也睡不着,早上刚到5点又自然醒了。”作为展览一线的负责人,胡献忠颇多感慨。那段时间,他带领大家不分工作日、休息日,加班加点,先从整体效果着眼,再从具体展陈入手,逐个单元琢磨,逐幅图片精选,逐件实物斟酌,逐个文字推敲,力争选取最具表现力的文物史料和展示手段。 

  谈到这两个月,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讲师潘萌回忆道:“大家都是忘我投入,处于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亢奋状态。”参与深化设计的另一位青年教师蒋国栋说:“非常喜欢大家在一起讨论碰撞、合力攻关的热烈氛围,身在其中不被点燃是不可能的。” 

  借调来京参加展览筹备工作的广东省团校讲师邵明众告诉记者,“我们反复精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常常天蒙蒙亮就开工,一直工作到深夜。”在崔保锋看来,展览的用词用句必须要字斟句酌,反复钻研,充分讨论,“力求精简有力。”同样借调来京的重庆市团校办公室七级职员周仕付表示,团队严谨求精的治学精神,扎实拼搏的工作作风,令人深深感动、让人终身受益,恨不得马上回去把本地的青年运动历史展览办起来。 

  征集文物——“三天时间转了20处” 

  团一大签到簿、会议记录,刘少奇、任弼时、方志敏等人的团员登记表,中央青委的印章,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新长征突击手奖章……几乎每一位展览参观者都会在这些文物前驻足徘徊,其中不少文物是首次展示。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物征集是展览筹备的重要一环。为了让青运史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文物价值,史料组采用多种方式,深入挖掘文物所隐藏的历史价值。 

  在团中央办公厅的帮助下,经过与中央档案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华社中国图片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团中央直属机关单位等机构多次沟通,征集到一大批珍贵的青运史文物原件或高仿件。经与团北京市委、团江西省委等地方团组织,以及我校李明龙老师等密切沟通,一大批高度契合展陈需求的青运史文物实物得以顺利入展。 

  征集文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往往为了一件文物,要不厌其烦到实地探寻考证。2021年3月,胡献忠、蒋国栋前往江西开展文物史料征集,三天辗转20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纪念场馆,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旗帜、苏区少先队员袖套等重要文物,就是在此行中征集到的。 

  布展施工——“呈现出‘国家队’的一流水准” 

  展览进入现场布展施工环节,意味着从“纸上谈兵”步入“实战”。2022年2月春节刚过,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施工如火如荼,由于与土建工程交叉作业,实际用于集中布展的时间并不是太多。为了赶工期,现场施工几乎是在连轴转,但建设标准一丝一毫也没有降低。 

  为确保展览的实际效果,呈现出“国家队”的一流设计建设水准,深化设计团队穿梭于工作室与施工现场之间,从色彩调试到展品摆放,从场景设计到视频定播,一遍一遍看,一点一点抠,严谨细致,精益求精。 

  “当时,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是布展工作丝毫不能懈怠。”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副馆长周红说。展览的施工布展,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疫情。因为要与展览所在的学术报告综合楼项目施工同步进行,所以双方反复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压茬推进测量、备料、制作、安装等各项工作。

  在布展后期,展厅里还时常出现一个身影。她就是展览的首位讲解员、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胡静。之所以每天都去展厅,是因为在这里练习更有现场感。作为展览讲解队的“领头雁”,她不仅把讲解词烂熟于心,而且还阅读大量青运史资料,了解展览中每一幅图片、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争取做到“难不住”“问不倒”。胡献忠告诉记者:“我们的场馆要做成研究型场馆,我们的讲解员要成为研究型讲解员。” 

  经过各方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20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首场正式开放。 

  展览展陈面积共约160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500延米。共展出图片680多幅,文物、实物、文献、档案等展品570多件(套),场景制作4处,多媒体视频19段,绘画10幅,雕塑7处,互动体验2处。 

  完善功能——“打造全国最权威的青运史文物史料综合性场馆” 

  自正式开放以来,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已接待全国人大、农业农村部、外交部、财政部、最高检、全国总工会、中央纪委驻中华全国总工会纪检组、团中央直属机关单位、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以及我校主体班学员共计293场9600人次。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集青运史团史文物文献的收集、整理、保护、研究、展示于一体,已成为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中共党史青年篇的重要基地。 

  为了进一步实现展览运行和讲解员管理规范化,学校还制定了《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管理规定》《中央团校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关于接受社会团队预约参观及讲解工作的管理办法(暂行)》等管理规定,并实现了网上预约参观。通过不断调整优化预约方式、设备管理、讲解安排等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运史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 

  作为展览的日常运行管理单位,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表示,未来将依托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着力打造全国最权威的青运史文物史料综合性场馆,发挥存史、咨政、育人功能。一方面,加强青运史团史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保护;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史料的研究、开发、利用,从“死档案”中发掘“活思想”,并能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