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研究】以提振城乡消费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期:2025-09-04
作者:吴学凡 南冬冬
编辑:刘一连

  以提振城乡消费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

  吴学凡 南冬冬

       近期,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其中,提振消费作为首要抓手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驱动,但在当前出口遭遇逆全球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受阻的环境下,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无疑日益凸显,而且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巨大。因此,做好提振城乡消费这篇文章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命题,为提振中国城乡消费作了动员。随后,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为提振城乡消费提供了详细指导。《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完善支持政策等八个方面为实施提振城乡消费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最近召开的两次常务会议正是落实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体现,地方各级政府也要扎实落实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激励企业生产高质量消费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决定消费,具体而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和质量。显而易见,提振城乡消费,对生产端要予以首要重视。在现代国民经济体系中,生产是在企业中进行的,而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与商品短缺时代相比,已转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高质量消费相匹配阶段。毋庸置疑,现实要求需要企业生产高质量消费品。为此,首先,企业要扩大新质生产力投资。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命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增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托。因此,从提振城乡消费视角,2025年8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结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取得的明显成效,一方面说明,企业从消费层面来看,它本身也是消费主体,进行适应扩大新质生产力投资需要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说明,为提供城乡消费所需的高质量产品,实现新质生产力革命,企业势必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其次,企业要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也逐步进入高质量阶段,对消费品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诚然,国外的品牌消费品对中国城乡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企业生产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消费品牌是企业责任的体现。为此,企业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支持开发原创知识产权品牌,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开拓国货“潮品”,打造更多中国服务品牌。再次,企业要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新型消费逐渐成为消费发展趋势,新型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此,党和国家要求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品质电商。对现代企业来说,要求企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此外,企业在健康消费、低空经济、旅游产品等方面也要有所作为。

  赋能城乡居民高质量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中的最终端,也是生产的目的要求。适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前形势下提振城乡消费,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目的,而且是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手段,为此要在赋能城乡居民高质量消费方面做好规划。首先,要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从一定视角看,收入决定消费的水平、方式、数量和质量。202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8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从纵向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巨大提高,与国外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但从横向比较,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城乡居民内部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也很明显。为此,一要多方面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延续实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二要多方面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稳住股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加快打通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维护投资者利益。三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收入低,这也是制约农民提振消费的短板。为此,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同时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促进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还要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方面做功课。其次,要保障消费能力支持。当前,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面临新情况,成为提振城乡消费的发展瓶颈。为此,一要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重点在建立育儿补贴制度。要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相关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加大儿科服务供给。二要强化教育支撑,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推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程度。三要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要对大宗消费实行更新升级。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对大宗消费品的需要有升级的预期。现实状况表明,提振城乡居民消费要解决的问题是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为此,一要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这是两次国务院会议都强调的问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二是要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实行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旧房改造、用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举措。三是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此外,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方面也要为提振城乡消费赋能。

  总之,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时期,考量国际国内现实环境,以提振城乡消费为抓手,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本文作者吴学凡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南冬冬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