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找准问题症结,切实整改整治到位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23-08-29
作者:刘长军
编辑:梅轶竹

找准问题症结,切实整改整治到位

刘长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视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考察评估要求,其中关于检验检视整改成效方面,“要看问题症结是否找准、整改整治是否到位”。这次主题教育要实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基本目标,就必须聚焦问题、知难而进,找准问题的症结,切实整改整治到位,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检验检视整改成效,要看问题症结是否找准

  聚焦问题、知难而进,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启示我们,解决事物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就必须把问题导向贯穿其中,回避问题和躲避矛盾不是共产党员的作风。《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强调,主题教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着力解决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理论学习方面,主要是学风不纯不正,学习不走心不深入不系统,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存在差距和不足;政治素质方面,主要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够强,信仰信念淡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顾大局、搞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能力本领方面,主要是新发展理念树得不牢,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应对风险挑战的本领不够强,缺乏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担当作为方面,主要是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缺乏担责意识,缺乏斗争精神,遇事明哲保身,奉行利己主义;工作作风方面,主要是宗旨意识和群众感情淡漠,调查研究不经常、不深入,对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和群众冷暖了解不深、感知不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简单化、“一刀切”,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廉洁自律方面,主要是纪法意识淡薄,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意识不强,利用权力和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等。

  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注重循证思维,讲求把脉问号、找准病灶,从而辨证施治,开出药方。病灶找不准,病源就摸不清,药方就开不对,疾病就无从根治。同样,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只有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才能理清问题背后的逻辑,为整改整治打下基础。如果找到的不是真问题,不但不利于我们整改整治,反而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甚至产生形式主义。

  检验检视整改成效,要看问题症结是否找准。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找准问题的症结呢?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把握时代脉搏,抓住事物的矛盾,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得来。我们平常容易感受到问题的表象,但问题表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事物的本质规定性,这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把握问题背后的基本逻辑,才能不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切实做到深、实、细、准、效,从而使我们获得真知和把握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借鉴历史经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接地气,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问计于民,问智于民,问策于民,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从而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增进同群众感情的过程,成为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真正做到了调查研究,我们就能找到工作中存在的真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检验检视整改成效,要看是否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毛泽东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获得了真问题,找准了问题症结,就为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群众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是否得到真正维护,查摆的问题是否得到切实的整改整治。毛泽东曾告诫大家,共产党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靠正确,不靠资格”。因此,检验检视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还需要从整改整治的效果上综合评判。

  检验检视整改成效,还要看整改整治是否到位。如何评判整改整治是否到位呢?根本评判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口碑和满意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践行者和拥护者。邓小平同志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次主题教育一开始就明确要“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要获得群众的高度评价,就要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树立并用好“靶向治疗”思维,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真刀真枪地整改,动真碰硬地整治。

  首先,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进行整改整治,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坚持分类整改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深入查摆不足,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整治。对查摆出的问题,一项一项制定整改措施,能改的马上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明确具体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分工,确保整改到位。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采取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进行集中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不能讳疾忌医、有病不治。

  其次,要整改整治到位,还必须深入开展党性分析,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不足,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知耻而后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对标对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查摆理论学习、政治忠诚、纪律遵守、思想作风、为民务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咬耳扯袖、红脸出汗。

  最后,要巩固主题教育的成效,还必须建章立制,既拿出当下“改”的办法,又推进长久“立”的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确保整改整治常态长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

  改革发展永无止境,为民服务未有穷期。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检视,分析根源,对症下药,切实改出实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系统观念,一体推进,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找准问题症结,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中做到整改整治到位,为民务实清廉。

  (作者系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转自《四川日报》202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