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五大关键词看本科教学发展成就
“五年奋进,喜看成就”系列报道之本科教学篇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5-12-21
作者:教务处
编辑:毛赟美

编者按:今年,是我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全校师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开拓奋进,锐意进取,按照《规划》所列的主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国际合作、人事改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闻中心特策划“五年奋进,喜看成就”系列报道,从多方面反映五年来学校建设发展新亮点,助力“十三五”学校建设发展新跨越。

 

关键词一:教学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校紧紧抓住影响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具体情况如下: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法学、经济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6个专业获得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批判性思维》、《一起学创业》两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公开视频课。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国家级教育基地。

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45项。

3人成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1项成果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8项成果获准北京市教改立项。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最高检察院影视中心法治中国传媒获批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188项。

获得北京市共建项目15项。

除了积极申报国家级和北京市各类教学项目外,校内也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持续建设和评选。“十二五”期间,共有教改立项36项,优秀教学成果20项,3位教师获校级教学名师奖,10位教师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8本教材获校级教材立项出版资助。

关键词二:专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相继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法学、经济学、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6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已经举办了五届的系主任论坛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学生培养等方面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在教材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社会工作专业确立了“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就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法学专业制定了法学人才分类培养方案,贯彻分类培养的思路,将专业选修课划分为五个模块。进一步加强了实践课程的建设。增设案例研习课和司法实务课。经济学专业探索实现“教学+研究+调查”的培养模式。新闻学专业通过以“5+1”课程群为核心,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形式,打造以“素质能力为核心、知识技术为载体”的复合型、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的遴选与课程调整方案。

此外,公管系申报了行政管理专业,获得批复。中文系正在探索开办对外汉语专业,以适应我校孔子学院带来的国际效益。社工学院开展了中美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联合培养项目及社会工作专业顶尖学生培养项目。

关键词三:课程体系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课程建设上以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创新创业核心课程为着力点,初步构建了体现我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体系。

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各院系经过充分酝酿、严谨论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经过多次更正、修改,最终确定14个专业的140余门核心课程名称及课程规划,并纳入近年的本科培养方案中,为学生获取专业核心知识提供了指引。

2013年,学校召开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明确提出要通过总结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查找不足,认真研究和规划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相继剔除了40余门学生认可度低的通识课程,围绕专业知识轴心增补了50余门通识课程,确立了以哲学思维类课程、史学类课程及计算机类课程为核心的通识课程群。

为顺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激发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在以往开设创业课程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相继制定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创新创业学分实施办法》。推动了我校以《创业基础》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目前《一起学创业》、《创业基础》等课程已在爱课程、超星平台等上线,由我校教师主编、参编的《创业基础》、《大学生KAB创业指导教程》等课程书籍已作为示范教材在全国使用。

此外,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取得突破, 2013年、2014年分别由我校谷振诣教授、李家华教授主讲的《批判性思维》、《一起学创业》获批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在教育部“爱课程”网正式上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与时俱进——2014年重新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并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制度》;《中国近代史》一课获批2015年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称号。

关键词四: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学的基础,2011年年底,学校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首都特色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月活动

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方面,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组织各院系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异的老师为指导教师,对相关专业青年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并在教学方式、课程设计等方面予以帮助。举办午餐会、青年教师沙龙等,推动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开展校内教学观摩活动,由优秀教师在“原生态”环境下授课,专家督导课后评议,青年教师参与讨论,这种“对症把脉”的方式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很有帮助。

搭建各种线上线下平台对教师进行培训。近年来,共有240余人次参加了 “批判性思维的课堂应用”、“新教师、新挑战”、“翻转课堂教学法”等主题的教学专题培训活动。

支持教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使得理论更接地气,讲授更接现实。2012—2015年,共有60%以上的专任教师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形成67份详实丰富的优秀调研报告。学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革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科研质量及成果的转化率。

关键词五:学科竞赛

“十二五”期间,共有485名学生在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省部级以上的各类学科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

尤其在大学英语、数学建模、模拟法庭、计算机、人文知识、书法等比赛中成果喜人:2013、2014、2015年连续获得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2015年首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2012年—2014年的数学建模比赛中,7支队伍获全国二等奖,28人获北京市一等奖,33人获北京市二等奖,35人获北京市三等奖;2014年,沙盘模拟经营代表队以北京赛区冠军队的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二等奖。

此外,还有1篇论文获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4年创业实践项目《琢玉计划(互联网+社会工作)》,入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50强项目,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北京至明中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神州数码天使投资100万,卓越纳川天使投资50万,并与洪泰创新空间达成A轮投资协议,入驻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试点。

为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授予经济系数学中心赛事团队、外国语言文学系大学英语赛事团队校长特别奖。(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