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万资姿:爱是教育的本质
“身边中青人”系列报道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3-05-02
作者:丁琪 张玉婷
编辑:梅轶竹

【编者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中青梦的实现也需要每个中青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个小小的校园里,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用他们的点滴力量助力着中青的成长与壮大,用他们立足本职做好本职的行动表达着爱校之情、荣校之心、强校之志。新闻中心将推出“我的中青梦”之“身边中青人”系列报道,带领读者走近那些在我们身边默默付出的中青人。

 

文/记者 丁琪 张玉婷

万资姿,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博士后。现任教于我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有的学生喜欢经济,有人喜欢文学,可你一定很少听人说“我最喜欢思想道德修养课(简称“思修课”)。”

有的学生 “必修课选逃”,有人“选修课必逃”,可对这样一门思修课,他们却会说,“上课时没法不投入,从来都不觉得乏味。”

有的学生敬佩老师的学识渊博,有人称赞老师的无私奉献,可有学生却用“成功人士”来形容一位老师。“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所处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那她完全可以用成功人士一词来描述。”

这位学生眼中的“成功者”便是上课充满激情的万老师,是课下陪学生聊天谈心的资姿姐,是文笔流畅成果颇丰的哲学研究者,也是家中的好妻子、好母亲。她,便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万资姿。

激情似火 点燃课堂

听过万老师的思修课的学生们都说,“资姿姐的课太有激情了!”

2010年博士毕业后,万老师来到我校,主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涉及不少法律专业知识。为了讲好这门课,万老师阅读了很多法律专业书籍,狠补法律专业知识。

然而, 如何把一门思修课讲得活泼、生动,让学生爱听却让万老师大伤脑筋。从课程的名称上看,学生难免会以为这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课,而万资姿则努力地使这门课程活泼起来。

万老师刚刚结束学生生涯不久,她非常理解学生们内心的想法,设身处地地为学生们着想,尽力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让学生从课程中得到启发。“我觉得首先要说服我自己,才能去说服学生们。”

在教学过程中,万资姿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常常与学生探讨现实问题,“把深奥的理论‘拉下神坛’后,学生们的理解更深入了。”

要想课程生动有趣,引入案例是必不可少的。深深明白这一点的万资姿便把自己读大学时的经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面对爱情,自己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面对考研就业,自己怎样看待,如何抉择……无论是自己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了万资姿课上启发学生的生动案例。 “我每讲一遍当年的事情,自己就温习一遍,感受一遍。这些东西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且我刚从这个年龄段过来,他们经历过的东西我多少都经历过,总比其他人要真实可感些。”正因为如此,学生们纷纷说:“我们都非常喜欢听资姿姐讲课,她讲的东西很实在,对我们大学生活有帮助,很吸引人。”

万老师说到做到,最终,她不但让大家喜欢上思修课,还凭借 “诚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一课获得第七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听万老师讲课,全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了,她就像一座能源站,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能量。”一位学生说。

“每节课像打了鸡血一样,尽管我们都知道课堂内容她已经重复了许多遍,她讲课感觉她是真心喜欢上课。”“万老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她的热情也感染了我们。她讲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联系实际,结合她自身的经历以及周围的事情,启发我们思考,真正在为我们的以后考虑,这一点让我们很感动也很受用。”学生们如是说。

“今年,我一周有十一堂思修课,每周都重复好多遍,我就告诉自己,如果第十一节课我依然能保持第一节课那样的激情,那就行了。”

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要在不同的班级重复多遍,但却不是一味机械地重复,各专业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法律活跃,社工内敛,不同的专业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课堂。哪怕是同一个案例,各系的视角不同,也要做不同的调整。这些都是万老师的经验之谈,“这个案例在这个班讲效果很好,在其他班效果不好,我就不断改进。而且,你有这份心他们能感受得到。”她说。

虽然课堂活跃了起来。但是,讲课时的万资姿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她说,不能因为学生喜欢就一味迎合,要有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有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却会误导他们,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听八卦,我就给他们说,不要看现在明星一个个闹分手,你们还是要相信爱情。”有一个学生很喜欢刘德华,考试时都拿着一本刘德华的书。万老师没有责备这个学生,“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可是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去引导他,这种崇拜不能过分压制,偶像化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在追求一种认同感、归属感,我们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去疏导他。”作为一名教师,万资姿说:“老师不能用虚假信息去欺骗学生,不能用假大空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这一点最重要。”

她给学生们讲民族主义,不会空讲“各民族应该互相尊重”,而是利用学校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特点,让各民族学生去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风俗,虽然习惯不同,可各民族的宗旨是一样的。在这样轻松又能互相学习的氛围中,同学们便不自觉地加深了民族间的了解,也加强了彼此间的团结。

“我常对学生说,在我的思修课上你就是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权当这是个面试的地方。”万老师一直鼓励自己的学生在课上踊跃发言,把课堂当成展现自己的舞台,当成面试现场。“如果你平时在学校中就这么发言,以后面试肯定没问题!”她不仅着眼于课堂,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师者父母,以爱动人

万资姿说:“在我的思修课上,不期望你们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也不可能通过一门思修课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大家学会一个字:爱。”

因为爱,所以爱。万资姿一直在说:爱是教育的本质。她爱学生,更教会学生爱什么,如何爱。

在课上,她讲爱生命,爱家庭,爱朋友,讲爱集体,爱祖国。爱工作是职业道德,爱家庭是讲究孝道,爱朋友、爱舍友是种种人际关系。生活处处都应该有爱。她还讲“换位思考”,学生要换位思考体谅他人,老师也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讲的内容真的是为学生们考虑,他们都能体会到。”她说。

把同一节课重复五六遍且依然保持激情,这是爱;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这是爱;根据学生特点不断调整讲课方式和讲课内容,这也是爱。万资姿不仅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课下也是学生们亲爱的“资姿姐”,是他们倾诉心事的“知心姐姐”。

一些女同学,常常把不愿意对别人吐露的小秘密说给万资姿,听她开导,与她谈心。学习上遇到了挫折,来找她出谋划策,分宿舍遇到了困难,也找她解决问题。同在七楼办公的李明龙老师便常常看到有学生来办公室找她。对此,万资姿说:“其实我感激很多学生,不知道你有没有那种感觉,那种被信任的感觉非常幸福。而我的学生向我求助的时候,也是我获得幸福感的时候。”一条条温馨的感谢短信,一张张可爱的祝福贺卡都被她精心收藏了起来。

在万资姿的教学反馈文件上,学生们的评价留言有整整好几张A4纸,上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是“激情”、“亲切”、“幽默”、“有趣”、“负责”,还有学生善意的调侃和“深情的表白”:“老师,你让我爱上了思修课堂。”这些留言无不显示了学生们对万资姿的喜爱与敬佩。

因此,虽然刚来中青院两年多,但万资姿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获得了2012年“我爱我师”评选的“最具亲和力奖”。万老师不了解这个奖,可学生们却非常热情,一句句“资姿我爱你!”“万姐,我爱你!”表达了他们对这位老师最真的敬爱。万老师感动地对学生说:“我从不苛求这些东西,有你们那句‘资姿姐我爱你’就知足了。”

谈到获奖,万资姿说了四个字“诚惶诚恐”。她谦虚地告诉记者:“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负责任,能为他们做的一定做。”

记者不禁想到与万老师的第一次偶遇:一年前,健言社曾举办过“毕业季·中青梦”对话活动,邀请到万老师到场。当时的万老师正怀着身孕,挺着大肚子的她依然和同学们谈笑风生,用幽默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怀孕时,万老师的课还没有完全上完,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课程进度,她便把课程提前,每天都站着给学生上课。也因为如此,万老师的脚落下了甲沟炎的毛病。但她从不肯歇一天,直到坚持着把课全部上完。

这亲和力的由来,万老师说也跟自己怀孕有关。“生完孩子后,特别希望他健康成长。学生们远离父母,来到学校,有些问题很难解决。我就想如果我的孩子以后遇到困难,有个老师愿意帮他是多么好!”质朴的话语诠释了“师者父母心”的内涵。“肚里怀着宝宝就觉得学生都是孩子们!”万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微笑。

低调为人,顺其自然

万资姿的求学之路可以说走得很顺,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后,她都顺顺利利地完成。谈到整个求学再到找工作的过程,她说的最多的一句便是“千千万万顺其自然,这条路走到这里就会有选择,不要想太多。”

在她看来,什么事情都是有规律的,万事不能过分苛求。“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当一名老师,认真教课、关爱学生是我们应该做的,在我们做本职工作的时候得到学生的喜欢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正如她对“我爱我师”评选的态度:我不苛求这些,学生们喜欢我就够了。

很多学生都对先考研还是先就业感到迷茫,万老师告诉他们:“你不要想这些,现在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注意提升专业知识和形象气质,到了大四自然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她说。

“顺其自然”是万老师的信条,她也这样告诉他的学生们。

除了教学,万老师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读博士期间,恰逢国学热,万资姿在导师的建议下,写了三本书:《庄子的财富:心灵的良策》、《老子的财富:经营的高境》、《孔子的财富:出世的经典》。这三本书是万资姿以她的角度诠释自己对三位古代思想家的理解,并加入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理论的东西很深奥,原因之一便是人们读不懂它的语言,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话重新表述理论与思想,则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这也是导师给万资姿的启发。写书的积累在平时,多看多想多总结,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感悟,关键时刻能够一迸而发。

书籍出版后,反响不错。出版社又找到了万资姿,问她是否愿意写些商业人物传记。专业是经济哲学,曾经有创业想法的万资姿答应了,这样,她能更方便地分析他们的得失并获取经验。2009年,她出版了《搜王李彦宏》和《猛牛牛根生》两本书。

万资姿的书写得顺畅,在于平时对于这些人的长期观察,她留意并认可李彦宏的百度模式和商业理念,她从牛根生的“财散人聚”的言语中分析他的性格。对于写人物而言,如果想要写关于某人的书,那肯定是已经关注这个人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报道的不一定完全真实,但是很多报道都不是空穴来风,从这个人的片言只语中能够观察出他的一些性格特点来,自己能够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值得写。

搜集资料后,还要有清晰的逻辑构建他的人生经历,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论分析这个人的特点,成功的原因,等等。“想要写他们,首先自己得要有相当的高度,能够跟他们有共同语言。”

虽然年轻,万资姿还是一位学术成果颇丰的研究者。她的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人学。主持过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等课题,并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

2007年、2008年,她研究的与“自觉符号文化”相关的多篇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2011年,她出版了新书《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到指标体系》,这本书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全面发展”的概念转成一系列可测量的指标。迄今为止,万老师已经著有《符号与文化创造》、《孔子的财富》等8部著作;已在《光明日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江汉论坛》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

万资姿说,科研与写传记,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换,两者相结合能够打开视野,有了理论支持,她根据材料分析人物能更加深入和透彻,有了真实的个案,她在概念可操作化上也更顺利。

她从不因此骄傲,“这些与我的老师、同学和同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他们都是我人生中很宝贵的一笔财富。”“咱们学校好多老师都做得比我好,我只是这个阶段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尽量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她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通人就应该踏踏实实的,不能好高骛远。现在的我只想好好上课,好好科研,好好带孩子,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人生是有规律的,不能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扮演好自己的各个社会角色,简简单单生活,认认真真工作,便是她的生活目标。

当老师对于万资姿来说也是顺其自然:“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说,当老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比较外向,能动也能静;我喜欢科研,但也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因此,来到中青院是很幸福的时光。”对于她来说,当一名老师是一种幸福;对于她的学生来说,能遇到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兢兢业业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