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感受老区发展 亲历农村建设
2013年暑期实践系列报道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3-10-07
作者:陈志强
编辑:梅轶竹

编者按:今年暑期,我校学生在校团委、各院系党总支、团总支的组织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下基层,去农村,走工厂,进社区;搞调研,做公益,访民情,探社意……同学们的足迹遍布多个省份,踏踏实实用脚步丈量青春,实实在在用汗水收获知识。他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中青新闻网将刊登系列报道,展示其中的优秀团队。

 

采写/记者陈志强

7月15日,当很多同学陆续回到家中享受暑假之时,青少系党总支的11名师生党员正前往陕西吴起县韩沟门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之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着党中央的号召,赴当地就韩沟门村教育现状、村民文化生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风土人情进行调研。

离开北京时,天正下着小雨,而天气预报显示延安当日天气为暴雨。有同学开玩笑说:“北京下着小雨或许就是想让我们到延安时能够更好地适应暴雨天气。”面对一路的坏天气,队员们很少抱怨,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调研任务。

和天气斗智,和时间赛跑

因为延安下暴雨的原因,调研组所乘坐的列车不得不改道先前往西安,再辗转到达延安。对这莫名多出来的10余个小时的旅程,大家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影响调研的进度。因此,在列车上队员们就讨论着调研的课题,有些细心的队员还和同车厢熟悉当地情况的朋友了解起更详细的情况。夜深之后,一些队员们因为长途旅行而失去睡意,索性翻看起自己事先查找到的资料。

其实,听到延安暴雨的消息,很多同学也曾认为此次调研可能无法成行了。但是记者从调研组队员们平时的一些言谈中了解到,虽然调研注定要面对很多困难,之所以选择去吴起调研,正是因为此地作为当年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拥有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有着红色的革命氛围;同时,近年来随着石油的发掘,吴起县从全国级贫困县一跃成为西部百强县之一,还是“全国退耕还林的第一县”。在调研队员们看来,真的很有必要去这样具有特色的农村走一走、看一看,并且希望能通过他们的调研总结当地的一些发展经验,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研组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当然,大家也担心如果暴雨一直持续,可能会打乱原先的调研计划。有的同学甚至打趣说:“我们去了延安或许需要直接投入抗洪抢险。”事实上,虽然不至于真的参加抢险救灾,但是时间宝贵,为了避免受下雨天气的影响,调研组不得不争分夺秒,乘着天气晴好时多赶一些路程。一路上,大家一直处在“赶”的状态,吃饭在赶、出行在赶,为了不给当地负责接待的司机师傅添麻烦,大家连休息的时间都努力挤压,赶在司机师傅来之前准备好一切。尽管行程很紧张,但是在当地同志的周密安排下,调研队员们利用午休时间,参观了延安革命博物馆等地。一位调研队员表示,“少睡一觉没有关系,但是接受革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来到延安的红色土地上。”

或许正是这种“晴时赶路”的策略起了作用,调研组到达延安之后几乎没有多受天气影响,有同学戏称:“我们好像在和下雨天捉迷藏,事实证明,我们赢了。”

会议室里座谈,窑洞炕头上聊天

到达吴起县后,调研队员与共青团吴起县委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吴起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和团县委的领导同志向调研组的队员们简单介绍了吴起的发展情况和调研组的同学们将要前往的韩沟门村的大致情况。队员们就自己调研选题的相关问题向当地同志作了深入了解。在座谈中,当地同志介绍到吴起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时,队员们终于明白了“黄土坡上成片绿”的原因。但是队员们也因此对这片土地更加充满了好奇。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当时称吴旗)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毛泽东主席也曾称赞“陕北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座谈会结束后,吴起团县委安排调研组参观了“吴起长征博物馆”和奠定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基础的“切尾巴战役”指挥所旧址。

18日清晨,调研组一行赶赴韩沟门村,与村委会的同志进行了交流。第二天,听说北京的大学生们来村子里做调研,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村委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交流交流,“耍一耍”。当天下午,调研组队员们和韩沟门村的近百名小学生一起开展了活动。

活动中,调研队员们跟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演节目,玩得不亦乐乎。大家纷纷被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打动,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一片。下午,调研组成员对韩沟门村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就志愿填报等问题进行了答疑。与这些孩子们的交流和互动,队员们也在无意之中了解到自己调研课题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当天晚上,队员们分别住进4户村民家中。在4天的时间里,调研队员们住窑洞,吃农家饭,睡农家炕,仿佛当年的知识青年下乡一样。当地农户也一直称队员是“北京来的知识青年”、“北京来的学生娃娃”。大家充分了解当地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就自己调研所需的问题向村民进行了进一步询问。队员中,有人关注当地的教育发展状况,从当地的乡中心小学教学状况,到孩子们的作业,力所能及处都留心观察;有人关注农村医疗的现状,步行到村民较少的山沟中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有人关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从民风民俗到有地方特色的手工制品,都做了深入的了解。

“这与想象中的黄土高原相去甚远”

在离开延安市,前往吴起县的一路上,队员们不断被车窗外的风景所吸引,这些在平时极为平常的景色为什么会让大家叹为观止呢?调研组的崔家通同学给出了答案:“说起延安,我的脑海中就会自然浮现出一些画面——黄土地、沙尘天。延安地处黄土高坡,现实情况理应与想象相符,怀着这样一种想法,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踏上了延安的路途。可是当我们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之后,才发现自己错了,这与想象中的黄土高原相去甚远!”而这,也是调研组里大部分同学的想法。

调研组与韩沟门村小学生一起开展素拓活动

出发之前,调研组的刘欢欢同学认为像这样一个地处陕北的农村,一定会有留守儿童的现象存在,于是坚定地选择了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但是令她意外的是,当地留守儿童现象并不明显。最后她只好与另一位队员一起做起关于当地教育发展现状的课题。

而调研组的赵克肖同学回到北京后,则在自己的总结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之前看到陕西作家高宝中散文中对吴起农村的描述:“……论地处偏远,吴起为延安之最;说自然条件,家乡为陕北至艰。……半年无饱雨,不时起风沙,山坡少有养人田!”心里猜想韩沟门村也大概是如此的。但从吴起县里到韩沟门村的路上,看到的景象与书中写的是不同的。

确实,“宽带电话接通,油路铺到门口”,农民的生活真真实实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路铺到门口,村民从土窑洞搬进了八孔宽敞明亮的石窑洞,有的还盖了车库和两配房。村里一位王姓妇女告诉调研队员:“现在我们吃的跟城里的差不多,冰箱里经常储存着鸡蛋、新鲜蔬菜和肉类,现在,我们也讲究营养与健康了。”村民的衣食住行越来越现代化,让很多队员觉得之前所想的,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有点多余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

尽管没有了恶劣天气的影响,生活条件也不像从前那么艰苦,但是不代表没有其他的困难需要队员克服。

因为当地村民大多说陕北方言,或者带有陕北口音,而前去调研的队员中有8人是南方人,语言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关。但是大家抱着对调研课题认真负责的态度,尽量设法收集资料。调研队伍中,来自四川宜宾的徐勇,虽然在语言交流上有困难,但是却更努力地去走访农户,不仅在调研组暂住的韩沟门村访谈,还到相邻的几个村子了解情况,进行对比和补充。

7月22日,调研组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回到北京后,队员们立即着手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分“调研缘起”“吴起县与韩沟门村概况”“吴起县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思考”“韩沟门村村民文化生活的调研”“韩沟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五大部分,完成了近两万字的调研报告。同时据了解,调研组还在就此前调研时提出的,未来几年选派学生赴当地支教一事进行商讨。

此外,调研队员们还完成了数百字到数千字不等的调研心得,以记录自己在此次调研之行中的感受与收获,总结经验与不足。队员们纷纷表示,在全党上下都在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作为学生党员的他们,非常高兴能有这样贴近基层、贴近社会的机会,同时也把此次活动看作是自己亲身实践“中国梦”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