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微信群让中青院更暖
——也谈中青校园文化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4-03-07
作者:张树辉
编辑:赵桂宁

在很多人已经开始为身处太多的微信群而焦虑时,2月27日,早春寒夜,一部分中青人却在微信群里忙活并传递和感受浓浓暖意。

晚上7点多,87级一校友忽然在“中青满天星”微信群转发我校退休教授王东成老师的微博,“一行23人,平均60岁的老人在尼泊尔旅行,20人怀疑食物中毒,上吐下泻不止……”,并声称打不通老师的电话。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里校友几乎都熟悉王老师,看到的人无不为老师的状况担心,纷纷出主意,找熟人,千方百计联系尼泊尔使馆,不管在不在群里的,好几个在外交部、中联办工作的不同年级的校友都行动起来,有过驻外经历的校友也被喊上出主意,也还真找到一个媒体驻尼泊尔的记者……

经过4个半小时的紧张联络,终于确认使馆已经与王老师一行取得联系并将提供帮助,并通过微博私信得知大部分人已经好转出院,校友们悬着的心才放回肚里。大家也才得暇休息。   第二天,群里赞声不断:“为爱心,为友情赞一个!到中青院上学,不后悔!”“不愧中青满天星!”“温暖中青院,有爱遍天下!”“爱心接力更给力,异国照样解危难!”“亲亲师生情,亲亲校友情!”“这样的群,好!”

每次与不同年级的校友讨论中青精神和文化,大家对“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校训都是非常认同的,对出自学生之口的“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更是极为认可和感慨。但是,每次提及“小小中青院,暖暖我的家”这句同样也是来自后面年级同学之口的“名句”,却是褒贬不一,特别是高年级校友深表“愤慨”,甚至本人提议把这两句与“聚火散星”两句放一起说,有些师兄师姐也是不答应的:“我们中青院的精神应该是家国责任,哪里是小家可以涵盖?”也有说,中青院本来就小,这样说就更显小家子气。

本人倒是支持这句的,毕竟这来自同学自己总结,是中青院这些年学校关心同学、老师关爱同学,以及太多的老师互助、师生互助、同学互助的事例让在校同学们深感自己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不是吗?小,有时候不一定是缺点!你可以抱怨她小,但你不能无视她的暖。我总说,中青院20多届毕业生,不分年级,不分院系,走到哪里,必定一见如故,一个电话,必定伸手相援。这些年,单说我自己推荐毕业生到校友所在单位求职并成功这一件,就有不胜枚举的例子。当然,中青院的毕业生到哪里都是不怕比的!

仔细想想,真正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就是在一代代老师、同学、校友与这所大学的互动、共育中激发、凝炼、培育出来的,对于一所年轻的大学更是这样。惟其如此,她才不会生涩,不会拗口,不会教条,只会有更强的认同感和生命力!

在这扫尽雾霾的春夜,让我们自由地呼吸,让我们尽情地点赞。今夜,风雨让我们重见满天星斗,微信群里浓浓师生校友情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也许美好时光有限,毕竟我们头顶同一片天,都曾住过那个小小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