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雷锋,不是政治课上的一个名字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2-03-01
作者:黄丹露
编辑:毛赟美

/黄丹露

提起雷锋,人们首先会有一种距离感,觉得这样的人离我们的生活过于遥远。或许是在思想品德课上被灌输了太多这样的想法,人们总喜欢把雷锋当作是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和无私奉献的代表,觉得他高不可攀,近乎神化。

但从雷锋1958年到1962年的日记里可以看到,雷锋其实是一个有血有肉、乐观快乐的普通人。他会因为受到表扬而高兴,因为见到伟人而兴奋,也会因为同志的一句指责而难过,思想中也会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雷锋的日记中反反复复地提到一点,自己出生在贫穷的农民家庭,在旧社会受尽了折磨和痛苦。因此,对于新中国所给予他的一切,他都怀着感恩的心,他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用自己思想和技术的进步去回报给予他新生活的人们。他并没有觉得节约是件痛苦的事情,也没有认为帮助别人有什么为难,而是把这些当作一种快乐。正如19603月的一篇日记中所写的一样,“我为群众尽了一点自己应尽的义务,党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雷锋的日记里从没有过抱怨,他感恩于一切自己所拥有的,从每一次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如果不是这样,又有什么动力能够支撑他用自己的一生来做好事呢?

近些年,主流媒体在宣传各种无私奉献的好人好事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他们格式化:他们或是自己的生活条件并不好,但却一直在帮助别人,或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奉献。这样的报道确实博得了公众的尊重与同情,但同时也传达给人们一种错误的信号——认为奉献就是忍受痛苦,甚至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但事实上这些奉献的人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忍受痛苦,相反,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从助人中得到的快乐。

正如评论员曹林所言,“学雷锋不是一种道德负担,不是由外而内的强制律令,而是我们内心自为的追求;学雷锋并不悲情,而是一门关于快乐的学问;学雷锋并不崇高和神圣,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一种平凡的生活。”

其实,雷锋精神更像是一种雷锋式的生活态度,快乐地生活,乐观地面对一切,感恩于自己所拥有的。雷锋,不是课本中冷冰冰的、被神化的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