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身边的榜样] “学生的成长才是我最大的骄傲”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08-12-31
作者:王旭
编辑:xiaolong

——记我20072008年度师德先进个人马竹青老师

/记者  王旭


 

 

爱上马竹青,也许是从学生们的交口称赞中开始的;爱上马竹青,也许是从她像学生同龄人一样,称赞同学的帽子好看开始的;爱上马竹青,也许是从她嗔怪大家天冷了还不知道加衣的时候开始的;爱上马竹青,也许是从她说要向同学们学习开始的。

反正,对马竹青老师的爱,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很多个偶然悄悄落在心里,竟然积累得这样深厚。

传说中的马竹青

“几乎每年的‘我爱我师’,马竹青老师都榜上有名呢。”

“是呀。”

记得大一那年,偶然,在“我爱我师”的展板前,从几个师兄师姐口中听到了马竹青老师的名字。当时,禁不住打听了一句:“谁是马竹青老师?他有什么传奇?”像是挖掘到了中青院的一个“大宝贝”似的。

“马竹青老师呀,是我校计算机中心主任,在国防科技大学读的本科,后曾在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她有几篇论文还在国际的会议上宣读呢。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她带着计算机中心的老师在校开设了十七八门的选修课,涵盖了社会需要的IT技术。她的课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常常是座无虚席,未选上课的学生还常来旁听呢!

    听了这样的介绍,身旁的同学愣了一会儿,然后说:“这一定是个帅哥老师吧,既风度翩翩,又才高八斗?”“NO!”师姐大声回答:“你们不知道?马老师是位女老师!她就像传说中的母亲老师一样。哎呀,说太多也没用,以后你们一定有机会听她的课的,到时你们就知道了。”

这个关于马竹青老师的悬念就这样留下了。说也奇怪,自己作为学校学生记者,大一的时候,各类办公室也跑了不少,计算机中心也去过,就偏偏没见过马老师。记得大一期末选课的时候,偶然就发现我校大二的计算机必修课是马老师教的,就兴奋异常,借着一次去计算机中心采访的机会,向一位教计算机老师打听马竹青老师,他没说什么,只是庄重地点着头说:“嗯,马主任,嗯,能上她的课,很幸运。”

课堂上的马竹青

马竹青老师瘦瘦的,眼睛小小的,总是笑咪咪的,南方口音。辫子总是歪歪的松松的梳在一旁,很有亲和力的样子。

早上的第一节课,总有些“小懒包”同学把早饭带到课堂去吃,马竹青从来不会批评他们,总是轻轻地说:“吃吧吃吧,早上不吃早餐不好。”“慢点儿,别噎着。晚上要早点睡,熬夜对身体不好。”她还会像妈妈一样督促他们把饭后的垃圾清理掉,开开窗户把吃饭的气味排放掉。想想离开家的同学们,虽然为违背学校有关规定而愧疚,但心里真的很暖。

马竹青上课时,总习惯用几个有趣的口头语:“老师”、“同学们”、“OK?”其实,那是她在不断地确认同学们的听课质量。她一边演示,一边说“老师……同学们……”,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力,然后再问“OK?”以确定大家懂还是不懂。特别是对那些较少接触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以及计算机课程考试未及格的同学,马老师总是特别耐心地指导和鼓励。每次上机练习,同学们只要举手提问,哪怕是一个编码那么细小的T题,马老师都会耐心地解答,一遍,两遍,三遍,她从没有因为同学们的问题太简单而嫌烦。

马竹青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她认为,学生能力培养有三个层次:基础与验证型、设计与开发型、研究与创新型。她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如学期结束前布置学生的小组综合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学们还记得课堂上马老师布置同学们试着做并没有学过、甚至连她也不很懂的网络杂志时的情景。因被要求做没学过的东西,同学们一脸的惊讶,马老师诚恳地说:“你们做吧,自己试着学,试着做,挑战自己,我也不大会这个软件,你们学会了教我。”她说:“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行业的知识更新和扩容可谓光速,吃老本的知识不多,这种需要不断学习的学科,极富于挑战性,人生也会因此变得充实而有意思。

不懈追求的马竹青

大家一定很奇怪马竹青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计算机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甚至直到现在仍然是女生报考志愿的“禁区”,是高考报志愿的阴差阳错还是预见了计算机时代的魅力?马竹青对此的回答平静而简单:“因为我喜欢这个专业,从小就喜欢。”

马竹青出生在北京,两岁时随家迁往成都。由于父亲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所以她的初中生涯就是在电子科大的邻居——科大附中度过的。由于和科大的关系,科大附中的学生们有很多机会进入科大的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马老师告诉记者,她就是从这时候起逐渐有了对于电子类工作的爱好,就在这个时期,她还DIY了一个四管半导体收音机呢。后来,文革结束,恢复了高考,已经下乡插队三年的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终于如愿考取了国防科大的电子信息专业。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她与计算机打交道的人生。

大学毕业后,马竹青被分配到四川一个山沟的研究所工作,她并没有丝毫放松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对自己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争取机会继续深造。终于,在28岁那年,她又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谈到这里,马老师笑着说:“在当时,我可能是年龄最大的研究生了,这也没什么,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马竹青不断努力,以她的刻苦和执著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现在,她所教的课程内容与她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已有天壤之别,那时候学的编程,用的还是01组成的机器语言,每次输入程序都要事先把程序写在纸带上,需要专门的程序录入员进行录入,然后才可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而现在所流行的JavaC++都是那时闻所未闻的东西,后来的专业研究成果都是她工作之余刻苦自学的结果。为了赶上当今计算机运用的飞速变化,她顶着风雪到中关村“充电”,利用假期和专家们交流,为挑战新技术,努力考取新的认证证书 ……

马竹青说:“使用计算机不仅是一项技术的掌握,同时也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毅力、能力和创造性,有难度才更要尝试,要勇于挑战自己。”

直到现在,她也很少打扮自己,为了方便,甚至不买需要系带子的鞋穿,她愿意牺牲自己的娱乐、休假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她说:“选择了就要付出,我让学习成为了一种习惯。”

谁说女性从事计算机行业不会很优秀?马竹青说:“性别不能决定什么。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再到轻松地解决困难,这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就是凭着学习韧劲和勇气,马竹青在计算机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中不断取得成绩。读着马老师撰写的二十多篇论文及著作,看着她获得那么多的证书,同学们都特别敬佩,对此,马竹青觉得没什么可骄傲的。她说:“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学习和提高,我到中青之后,和其他老师一起建立了学校的计算机中心和校园网,并进一步修订了实验指导书,其实,学生的成长才是我最大的骄傲。”

爱上马竹青,不仅仅是佩服她的才华和毅力,不仅仅是爱上她的课,还爱她对学生的那份妈妈似的、姐姐似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