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实习,磨刀不误砍柴工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09-03-27
作者:隋良玉 杨月
编辑:xiaolong

采写/记者 隋良玉 杨月

当专业实习遭遇求职,很多毕业班的同学选择放弃实习,理由似乎很充分——忙着找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专心实习。实习真的和就业冲突吗?实习在求职面前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吗?让我们看看几名05级毕业生的实习故事,也许会找到答案。

 “实习能提高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05级青少系的康越在毕业前三个月已经签约了工作——北京天恒置业集团党委综合办公室。现在的他正整理大四的毕业论文,全心准备5月正式踏上工作岗位。虽然签约的工作与大四实习的岗位全然不同,但是如果不是半年的实习经历,就业就不会显得那样得心应手。

康越于20086月到智联招聘市场部实习,他的主要工作是网络编辑,负责中国志愿者网的常规管理维护工作。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他在实习中却担当着中国志愿者网论坛的“超级版主兼管理员”。谈到这一段实习经历,康越十分有感触。

“我的工作十分琐碎。”他细数着自己半年里的各种工作——搜集并发布各种志愿者招募信息、维护论坛的正常运行、删除不良信息、制定论坛规章制度、招募各版版主、志愿者博客管理、寻求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义工)等公益网站合作、奥运期间的奥运志愿者之星评选工作。每一个工作看似简单却要求十分细心。“刚开始我对网络编辑的工作都不了解,后来领导细心的讲解加上实际的操作,我也能够做得很好。”

康越谈到实习期间参加的一次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等机构主办的“争做志愿者创造新生活——中国2008年国际志愿者日庆祝活动”的网络直播,“我当时负责文字直播和图片直播,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文字和图片上传到网上,因为是第一次做直播,当时手忙脚乱、特别紧张,12月份的冬天我都紧张得全身出汗。”作为实习生的他还是顺利完成了那天的直播任务。

“就像米卢说过的,态度决定一切。实习中一定要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得到实习单位老师的信任,从而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实习能够让学生气的我们早一些接触社会。即使以后的就业和实习工作内容截然不同,实习还是能够让我们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康越总结自己的实习经历,“如今各种单位所看重的是工作经验,而实习则能够为我们提供工作经验。”

如今的他从天恒置业的三轮面试中脱颖而出,在天恒置业短短两周的实习后,他接到了录用通知。金融危机造成就业形势严峻,他说自己能顺利找到工作就很有运气,“不过不能否认的是这半年网络编辑的实习经历正是这种‘运气’的来源。”

 “实习带来自信、能力和人脉”

前《青春报》主编、新闻系05级的张磊,200711月经系里推荐到《南方都市报》实习。一年多的实习让他收获颇丰。“实习是向就业过渡的一个阶段,当然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会耽误找工作。”

最初到《南方都市报》北京事业部实习的时候,张磊做的最多的仅仅是帮带他的记者整理录音,“实在是一种最没有技术性的劳动,而且报社不给实习生任何报酬。”在许多实习生眼里,实习是件很枯燥的事,因此坚持下来的人也不多,而张磊心中却一直默念着“坚持”二字。他说:“作为实习生,没有谁一开始就给你重要的采访任务。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分派给你的工作,有了足够的经验积淀,单位也才敢把重要任务交给你。”果真,没过多久,他便受到了报社老师的重用,获得了很多独立采写的机会,并且在采访的过程中结识了更多的媒体从业人员。

经常晚上七八点接到选题,查阅资料、准备提纲、电话采访、写稿,所有这些可能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九点上交成形稿件,第二天见报。”这种工作强度几次让张磊难以承受。不过他现在回过头看,这样的压力也正是他提高能力的动力。

现在的张磊手握《南方都市报》发表的70多篇稿件,有自信,更有底气:“这些稿子并不能代表我有多强的能力,但至少它会体现出我在实习时努力的态度。”

他认为,实习带给他的收获有三点——“自信”、“很实在的能力”和“人脉关系”。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手中紧握在高端媒体发表的70多篇稿子,“自信”不是没有来由;一年多的实践经验,张磊渐渐熟悉了媒体的运作方式,对于采访写稿得心应手,“很实在的能力”自然是实践带给他的财富;《南方都市报》这个广阔的平台,各种类型的采访,让张磊拓宽了视野,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采访资源,“人脉关系”的大厦就在实习过程中悄然构建起来。

“实习要保持一个非功利的态度。”张磊强调,“对待别人一定要真诚,你真心对别人,他总会感觉得到。少说话多做事。”他的真诚被老师感受到,两名指导老师不约而同地给了张磊许多采访资源。“系里的老师、身边的朋友也都处处关心我。”无心栽培的“真诚”之花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经过实习的张磊,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新闻事业有了更大的认同,就业方向也更加明确。现在张磊同许多大四学生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马上四月了,压力当然越来越大,但我不发愁。”因为他坚信“有能力的人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实习增加了对专业的认可

今年年初,我校赴地震灾区实习的05级社工小组成员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和学生生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失去求职的“黄金期”,“现在,对社工专业的价值理念打心眼儿里认可,因此在找工作的时候方向和定位更明确了。”踌躇满志的他们,觉得不但没有比一直跑招聘会的同学差了什么,反而因为长达3个月的专业实习而变得更自信,更坚定。

“从四川回来之后,我对社工专业的认可从被动变成了主动。以前只是知道自己是学社工的,只是课本上的了解,而现在我理解了社工专业的真实位置,思考着究竟能为别人带来什么。”曾在四川广元东城实验学校担任驻校社工的05级学生姚政宏说,“你知道吗?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就像一股暖流,打心眼儿里往外冒。”“这种认可,是我们今后成为一个真正的社工从业人员最重要的心理基础。”同为东城实验学校驻校社工的05级学生黄晓娟说。

回忆这段时光的收获,他们常说的一个词就是“方法”。“当我们把课本上的知识真的运用到实践中时,才发现社工理念和技能的双重重要性。”姚政宏感慨。他为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开展小组活动时,一般要关注两类孩子。一种是沉默寡言的孩子,另一种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发现一次活动只有把这两类孩子调动好,效果才最好。比如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就特别沉默,不合群,自己很少和别人交流,我们担心他受到震后的抑郁情绪的影响。在这个个案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再只是让他多说话,而是一方面帮他树立自信——‘你看,你这个动作做得这么好,你能为小组做得更多。’另一方面通过他身边的人的友善鼓励使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如何巧妙度过团队的疲劳期、如何通过新的活动设计来活跃班级情绪……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完成的,姚政宏说,实习让他在社工技能上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对专业的认可和技能上的锻炼,让他们在进入职场之前积累了职业能力,因而比别人多了几分坦然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