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五四的记忆”首场讲座开讲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09-05-04
作者:刘草心
编辑:xiaolong

新闻中心讯记者 刘草心 在五四运动90周年来临之际,中文系王东成教授430日晚给同学们作了一场关于五四精神的讲座。

老师认为,“五四是个集公共性、开放性、争议性和现实性于一身的永恒话题。它是一座具有魅力和新鲜感的富矿,总是能给我们启迪和借鉴,对我们走向民族高贵和真正为人的时代很有意义。”

老师对五四的时间定义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五四应该开始于陈独秀开创《新青年》,截止于192312月丁文江的“科玄论战”。由于鸦片战争,中国文人产生了百年不灭的梦想:中华民族复兴。回顾抗争时期的三大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失败警醒着知识分子一步步觉醒,认识到中国必须靠革命来拯救,而文化应当先行。于是由陈独秀为统帅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展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中国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

虽然五四将民主和科学的魂灵深深植入中国人的心中,功绩斐然,但是它仍有其不足。老师认为:“五四运动极具被动性,它是在濒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下被逼出来的。那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使五四具有民族主义倾向。”同时五四运动又有激进的反孔传统,“所谓柿子拿软的捏”,五四虽然战斗力强,但只是全面颠覆传统国学,这也只是勇敢包裹下的怯弱。老师认为五四最大的缺陷是法治的缺席。他强调是“法治”而非“法制”——“中国不缺乏法制,但是法治却是个盲点,民主和法治极其单薄,虽然重视个人,却忽视自治。”

五四,让青年人成为中国社会的先锋和骨干,新一代青年应该怎么做?老师送给学子们九个字“往上求,向下看,往前走”,如温总理所说“时常仰望星空”,追寻超越性价值,像人般行走,关注土地,与父老乡亲们一起同呼吸,共患难,创造一个人的时代。

讲座主办方千里知行社的社长胡旭表示:“本次讲座是博知讲堂‘五四的记忆’系列讲座的首场。系列讲座将举办四场,届时还会邀请北京大学、鲁迅纪念馆的老师对五四进行不同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