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社团透视”系列报道:小众社团何去何从?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09-04-23
作者:邱晨辉 刘草心 刘亚迪
编辑:xiaolong

采写/记者 邱晨辉 刘草心 刘亚迪

在每年的社团招新现场总有这样的场景,展板前门庭冷落,展台鲜有问津;在热情洋溢的招新人群中总有这样一群人,期盼而又无奈地凝望着。众多社团中,不乏一些小众、非主流社团的存在,他们坚守着梦想,在现实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执着地做一个拾穗者。

因为坚持自己的爱好,他们坚守着社团那片土地,但现实中“社团成员难招”、“活动经费难觅”、“活动场地难批”等问题也使他们的守候成为一种寂寞的坚持,面对现实困境,他们该何去何从……

兴趣限制缺乏成长土壤

在采访期间,不时听到这样的抱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让我们这些兴趣类社团很难扩大,性质决定待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兴趣是社团成立的缘由,现如今也成了一些社团扩大规模的障碍之一。

武术协会是一群爱好中国传统武艺的学生发起成立的,意在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切磋武艺、强身健体,并给中青学子提供一个交流锻炼的平台。他们曾在各大院系的迎新晚会上秀出自己的风采,也请过外校武术高手来中青交流。现如今的他们为何名声不如成立之初了呢?

“我们努力走出社团的困境,但是兴趣的狭窄空间和难以坚持牵绊了我们的发展。”社团负责人李冰介绍,社团很多的成员只是三分钟热度,开始觉得新鲜,可是热情一过,成员就很难按时参加训练,久而久之,成员就丧失了归属感,随着武学兴趣被冲淡和其他事务的增多,能来训练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如此,成员和社团的距离也就渐行渐远了。

因对电脑技术的热爱而成立的电脑爱好者协会也存在类似的困惑。社长曹源坦言自己的失误,从2006年开始社团的影响力就开始减弱,到曹源接任时,社团已经陷入低谷,作为社团的负责人,曹源觉得自己并没有能力将社团拉回到正轨,“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执行者,却无法成为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另外他还承认没有把握好招新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当初没有借到展板,只有几个单薄的桌子,凭着部长的几声微弱的招呼,宣传很不到位,导致人员极度缺少,现在社团能干事的人是寥寥无几。”一脸无奈的他表示,现在想举办大型的电脑竞技活动,也苦于没有成员来具体实施,“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经费不足也是小众社团面临的一大难题。翰轩棋社的社长孙崇杰说,由于影响力的缺乏,向团委申请经费成了棘手的问题,活动的提案也总是被搁置。书画协会的社长闫文丽无奈地说:“本来活动经费批下来就很难,就算拿到了也很少。”对此,团委表示用于保证各社团运转的资金基本是够的,希望各社团尽量举办高质量、能真正满足同学需求的活动,这样才能获得团委更多的扶持。

经费并不是主要问题,更让他们棘手的还是大家对自身社团态度的冷淡。“我们学校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较多,大家对武术体育类的积极性不高。”武术协会的负责人李冰说。

快乐至上无关规模大小

成立于1999年的星曜动漫社也是我校“元老级”社团之一,历经十年,回望这段日子,也曾举办过“动漫原创大赛”、“Cosplay秀”、“动漫电影配音大赛”等一系列与动漫相关的大型活动,然而,他们看来趣味盎然的活动并没有吸引大多学生的眼球,动漫社总是不温不火、默默地发展着。

莫天吉他社,五岁的年轻社团,以喜欢吉他的人一起交流进步、享受音乐为宗旨成立。一直以来就静静地抱着吉他,默默地演奏着钟爱的旋律,虽然也会在校园一些晚会上“小露一手”,也努力地经营着中青论坛上那片纯粹的音乐天地——吉他天下,“可是整个社团仍显得冷清、单薄”,社长李渊说。

面对边缘小众的境况,星曜动漫社的社长褚雯显得较为乐观:“我们乐在其中。”社团人员的内部活动通常是“宅男宅女们”待在寝室,看着动漫视频、自己原创作品,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和校园网络动漫论坛里分享自己喜欢的动漫和卡通人物,在交流中得到乐趣,在寻觅知音中获取快感。

更像位吉他行僧的李渊对于目前吉他社的小众规模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弹吉他实在太辛苦了。“初练吉他时,我的手指就受伤过,痛得根本不能碰任何东西,”他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苦练之后,如今的他已经可以弹许多名曲了。在他看来,吉他社团不比其他公益类、实践类社团,兴趣的“非主流”和学习的难度大大地限制了社团规模的扩大,所以无须强求更多的人加入,只要自己学到了东西,不管是管理能力,还是一种才艺,都达到了目的。 “最重要的,在抱着吉他弹奏的时候,感觉吉他就像你身体里的一部分,那种淡定快乐的感觉,流水般的情绪是任何大规模的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更为年轻的轮滑协会成立于2007年,2008年正式被划入团委管辖。在众多体育类社团中,作为交流学习非常规体育项目的轮滑协会,虽然建立时间短、经验不足,但是会员依靠于大二轮滑选修课的他们也有50多人,每晚都可以看到轮滑协会的成员在致学楼前训练的情景,因此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

“作为娱乐性质的社团,并不要求有多少人参加。”轮滑协会现任社长唐小桓说,“我们在轮滑的时候,享受到了滑行的刺激感和学会新酷动作时的满足感。”在协会里,每个人都是平等且自由,感受到一种安静、和谐快乐的情绪。“只要我们的技术可以一届届薪火相传,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够了。”

能否摆脱小众需拭目以待

尽管各小众社团对于自己目前的情况抱着不同的态度,但寻求发展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书画协会社长闫文丽认为:“可以成立一个管理小众社团的总部,将小众社团紧紧联系在一起,每个社团仍是独立的存在体,但活动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举办。‘总部’只负责活动的策划、发动和管理。”在她看来,如此便可举办更多有意义的大活动,相互借力,扩大小众社团的影响力,对于那些有心无力做大活动的社团,联合在一起无疑是个良策。

曾因2004年举办了北京高校邀请赛而名声大噪的翰轩棋社,随着邀请赛举办次数的频繁增多,师生也“见怪不怪”了,翰轩棋社的声势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如何重现社团辉煌?翰轩棋社社长孙崇杰认为必须坚持继承传统和与时创新相结合,一方面秉持优良传统,继续扩大邀请赛这一品牌活动;另一方面创新出“残局”活动,把桥牌纳入进来,扩大社团活动的受众面。

去外校相关社团交流学到不少经验的孙崇杰表示,让活动的形式更加活泼,不拘一格,以此更加吸引受众的眼球。“如通过聚餐、小沙龙、春游的方式进行棋牌的交流,不一定要谈工作,大家在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快乐,缓解生活中的烦恼忧伤,培养默契。”

武协社长郭建侃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在他看来,社团最重要的是内部的凝聚力。社团的规模不在大,而是在于精。他要求社团的每个干事应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干事情,为社团做出努力。“社团不是社长一个人,或是某几个部长的,社团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每个人真心为社团付出时,不仅社团会日益强大,自身也会获益匪浅。”

某社团社长认为小众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门槛高、兴趣受众小,而是策划不够周全、活动未显新颖、团队不具凝聚力,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对意愿扩大规模的小众社团提出一些建议。

深陷小众现状的一些社团在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后,能否在惨淡经营时乘风破浪、绝处逢生,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还值得我们拭目以待。